京华网  >   人文  >  正文

【特约专稿】清代那些颇具“杀伤力”的谣言

评论

“中秋起义”这个古老的传说,传遍了1911年9月的武汉三镇,形成一片浓郁而神秘的紧张气氛。当年的中秋是10月6日,为加强戒备,10月4日,湖广总督瑞澂命令提前一天发放新军中秋节“犒赏”,取消中秋假日,并严禁士兵出营,收缴汉族士兵子弹。10月9日,一条“捕杀剪辫者”的谣言又疯传于武汉,各种谣言交织汇集起来,使得武汉百姓尤其是新军士兵人心惶惶。

▲《钦定平定教匪纪略》收录了清廷剿平天理教起义的经过及有关文件,其中也承认造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贫困

10月10日凌晨,武昌全城都知道了刘复基等三位革命党人被清政府杀害的消息,早上三十标排长张廷辅也被捕,他们都是剪了辫子的人,这更让人相信当局确实是在“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人”。当时新军中有不少士兵,在年初的剪辫风潮中剪掉了辫子,这时纷纷恐慌起来,全城都笼罩在惊恐不安和谣言纷纭之中。此时,各处又纷纷传言,反动官府将“按名捕杀”革命党人。毫无疑问,这是起义组织者给计划起事的新军士兵下的最后一剂“猛药”:再不起事的话,计划起事的士兵一个也活不了,不起事就一个字“死”,起事才有活的希望。于是,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,10月10日晚8时半,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打响了!

其实,在清末,蓄意造谣来扰乱清朝统治,以挑起社会民众的不满的事例屡见不鲜。譬如,革命党人办的《苏报》,就堪称为“造谣先锋”,曾任该报主笔的章士钊后来坦言:《苏报》曾伪造电讯和“上谕”,“要之当时凡可以挑拨满汉感情,不择手段,无所不用其极”。如此一来,“京陷帝崩”有之,“袁世凯已被侠士刺死”有之……其实都是谣言而已。而且,1911年的中国,谣言满天飞:陕西流传“不用掐不用算,宣统不过二年半”;湖北民间传唱“湖北翻了天,犯人全出监,红衣满街走,长毛在眼前”“中秋节杀鞑子”……于此,清政府毫无有效对策。

结 语

谣言有大有小,无处不有,无时不有。但在遭逢灾年、乱世时,谣言尤其多,传播速度更快。因谣言而产生的轻信、恐惧,会产生连锁的其他反应,恶化事态。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,或许导致信任度降低,尤其是公信力的降低则会产生社会学称之为的“塔西佗”现象,会反助谣言,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伤害。谣言毕竟是谣言,终有水落石出的时候,只是迟早而已。但是,谣言如果不能及时被止住、控制,或于个人名誉,或于社会稳定,危害甚大。

版权所有:文史天地

责编:hxq 
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|jinghva.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1805号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